放过郎平吧!
如果你没有经历过80年代中国女排的五连冠奇迹,那么你肯定没有错过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排的决赛。
中国VS塞尔维亚。
观众席上人声鼎沸。
一边是聚集着高举着国旗的中国留学生和当地华人。一边是塞尔维亚球迷和期待塞尔维亚能帮巴西队复仇击败中国的巴西人。
而在遥远的中国。
那个清晨,几乎每家每户都能清晰地听到加油声,怒吼声,欢呼声。
中国姑娘太不容易了。
从死亡小组勉强晋级、淘汰赛辛苦淘汰了奥运会蝉联冠军、对中国队保持十年不败的东道主巴西,绝境逆转荷兰,最终才走到了决赛场。
最终,伴随着每个城市白日的礼花和尖叫。
中国赢了。
女排姑娘哭了。
如果不是因为《夺冠》的上映,很多人可能会忘记,那个荣耀的燃情的夏天,已经是四年之前的事了。
而那个在胜利后与队员拥抱哭泣的郎平,今年也迈向了六十岁。
郎平是一根针,她穿起了中国女排从黑马到巅峰、从衰落低谷到冲破桎梏重返冠军宝座的这根线。
她经历过被赞誉、被质疑、被辱骂,如今她又被称之为英雄。
可对郎平来说,她只是兢兢业业完成自己的工作罢了。
她不想当英雄,也从来不认为自己是英雄。
郎平出生的1960年,中国正在经历一场三年的自然灾害。
没有粮食,缺乏营养,郎平和很多小孩一样虚弱。
为了锻炼身体,家里人坚持让郎平运动。
再加上郎平的父亲本来就是体育迷。住在北京工人体育馆附近,郎平从小受到了体育的美好熏陶。
到了青春期,郎平的个头开始在同龄人中拔尖了。
身体条件优秀、有天赋、不怕输,有冲劲,这样的郎平很快被当时体校的排球教练给挑走了。
就像很多励志电影里描述的那样,带着女主角光环的郎平为了热爱,每天接受着枯燥的训练。
哪怕一天打下来浑身青紫,不管天气怎样,第二天她依旧会按时出现在训练场。
技术越来越娴熟、力量越来越强壮。
郎平一路从市队跳入国家队,再到世界比赛的舞台上,大杀四方。
70年代末的亚洲,日本女排傲视群雄,无人能敌。
可郎平用她的大力扣杀,一次次撕碎了日本女排蝉联霸主的梦,也第一次为中国三大球捧回了历史上第一座冠军奖杯。
她有多强呢?
在训练时,陪她训练的是男队员。
一场比赛,她扣球的最高纪录是110次。——要知道,如今世界第一主攻手朱婷,比赛中也只能扣球65到70次。
扣球力量之大、技术之高。
在很多年里,很多人也许不记得她叫郎平,可是知道她的外号是铁榔头。
世界五连冠。
这是郎平和一代中国女排创造出的荣誉。
她有多火?
在我和我的祖国里,有这么一段故事。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队和美国队决赛那天。几乎所有的人都会放下手中的事情,围坐在唯一的电视机前见证历史。
天大的事,都没有中国女排夺冠重要。
可谁都没想到,这样的辉煌比想象中短暂。
1986年,郎平退役了。
宣布消息时,她只有26岁。
“你的膝盖已经70岁了。如果还要继续做这些激烈的运动,那你可能会落下终身的残疾。”
退出是无奈的,可又是她不得不做的。
退役后,郎平终于有了时间专注于自己的生活。
她进大学读了书,通过严格的考试得到了去美国留学的机会,同时她也恋爱了。
和她在一起的人叫白帆,他也是一名排球运动员。
有相同的背景,又几乎从小一起长大。知根知底的两人很快结了婚,又有了女儿白浪——就是那个《夺冠》里,饰演了妈妈郎平年轻时的白浪。
后来聊起这段婚姻,郎平觉得自己是幼稚的。
也许是太了解彼此了,两个年轻人似乎是把这种亲切感当做了爱。等到真正生活在一起,组成一个家庭了,各种矛盾便浮出了水面。
恰好在1995年,郎平被国家体育局数次邀请回国拯救已经掉入低谷的中国女排,尽力磨合过的两人还是作出了分手的决定。
女儿,两个人轮流带。
郎平回国执教,但她保证,只要有假期,就一定不错过女儿成长中任何重要的节点。
她并没有放弃家庭,她只是选择了另一种不同的方式活着。
可离婚这件看似再普通不过的小事,让郎平背上了数十年的骂名。
“有事业又怎么,不还是离过婚的失败女人?”
“冷血女人,为了名誉,家和女儿都不要了。”
可面对质疑,郎平只是淡淡做出了解释。
家庭没有经营好,回到国内,郎平面对的同样是烂摊子。
彼时的中国女排早已失去了昔日的辉煌,痛失亚洲冠军,世界排名连前八都算不上。
人们怒其不争。
愤怒却抱有东山再起的期待。
郎平能怎么做呢?
拼。
这是她作为教练,唯一的经验。
二十年前我能拼出来,现在的你们也应该可以。
郎平把女排精神带回来了。
重振旗鼓后的中国女排,在一年之内夺回了亚洲冠军,也再一次进入了奥运会的决赛。
可面对当时大山一样的对手古巴,女排最终只取得了银牌。
银牌没什么不好。
有点遗憾,也有希望。
“非常了不起。”在接受采访的时候,郎平是这么说的。
中国女排的漫漫攀登之路就这么开启了。
郎平再次为这条路,铺了第一块砖。
可她再次遭遇了伤病。
1999年,带着不舍和无奈,交接主教练位置的铁娘子郎平没有控制住眼泪。
如果可以,她何尝不想留下?
女排精神的精髓在于:它会在敢拼的人中间一代代传承的。
郎平走了,在老友陈忠和的带领下,新一代的女排队员悄然崛起。
2004年的雅典的女排决赛,在先输两局的劣势下,面对着俄罗斯教练的怒吼,中国女排力挽狂澜,重新站上了奥运之巅。
“是五连冠那味儿了。”
这才是真正的中国女排!
球迷期待大了,女排的压力也大了。如果教练做不好那根定海神针,想赢就变的难了。
起起伏伏,起起伏伏伏伏。
可寄予厚望的中国女排再次沉寂了。
而此时的郎平,因为一个私心的决定,再次被舆论骂上了风口浪尖。
“郎平执教美国女排。”这条新闻像重磅炸弹一样在电视上滚动播出着,而各种质疑声、辱骂声,也铺垫盖地地倾泻到了世界的另一端。
“卖国贼。”
“汉奸。”
“见利忘义。”
这个瞬间,很多人忘记了郎平是个英雄。
尤其,当中国人满心期待中国女排能在家门口拿下2008北京奥运会女排的冠军时,郎平率领的美国队在半决赛用一场胜利击碎了那场梦。
恨意到达了顶峰。
有人说,郎平,你不是真正的中国人。
郎平说,她欠女儿太多了,她只想多陪陪女儿罢了。
郎平说,她一直、永远都会手持中国护照。
可急切发泄自己悲愤的人,怎么会听到她的呼声呢?
不能解释,索性不再解释。
郎平一边继续接受各种的康复治疗,一边看着白浪以优异的成绩从高中毕业,考上斯坦福,一边兢兢业业完成好自己的教练工作。
对于一名职业教练来说,毫不保留地把毕生经验交给自己的队伍,才能得到队员的尊重,也会得到对手的尊重。
2013年,中国女子排球国家队再次找到了郎平。
郎平想回来,可她却害怕回来。
很少有人知道,郎平是拿有残疾人证的。
因为年少时期刻苦的训练,她的双腿、双手都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
国家队三番五次上门,屡次作出承诺。
“中国女排不可以交给外国人。”
这句话,让郎平想到了在国外执教的岁月和遭受的风言风语。
于是,铁榔头决定回来了。
一上任,郎平开始了大刀阔斧的队内改革。
大胆启用像朱婷、袁心玥这样的新人,引入国外弹性的训练模式——训练之余可以逛街、可以化妆、可以上网。甚至还可以谈恋爱……
在此之前,中国有哪只冠军队伍尝试过这些?
相比于教练,郎平有时候更像是这个大家庭的妈妈。
她细心、敏感,懂得如何同这群女孩子相处。
她教给了她们最硬朗的球风,也在生活中带去了很多的柔情。
这是郎平的优势。
放眼望去,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女排的主教练是女性。
“所以,我才有责任去做一个榜样。”
“我要让女儿知道,做妈妈不光要对家庭有责任,你事业上一样可以成功。”
这一句话,不仅成为了作为女性的骄傲宣言,同样它也狠狠地打了某些网友的耳光——凭什么说离婚的女人就是失败的?
郎平抚养了优秀的女儿,她也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教练。
试问鄙视过她的人,有谁能做到有她一半优秀的成绩?
而对郎平来说,她不想仅仅做到优秀,只要做,她就要做到顶尖优秀。
一支凝聚的团队,一个举着火把的领路人,再加上不死的精神和斗志。
中国女排一路向前。
在拿到了里约奥运会冠军之后,2019年。中国女排更是在郎平的带领下,豪取破纪录的十一连胜,击败劲敌,拿到了世界杯的第五个冠军。
同时,她们也再次超越塞尔维亚,重返世界第一。
“国人之光。”
“中国力量。”
郎平再次成为众心捧月的对象。
人们赞美她,写她的传记,拍她的电影,邀请她参加各种节目……
可是呢?
如果有天,郎平和中国女排又出现波动了呢?
这些赞誉,会不会又变成污泥和砖块,劈头盖脸的朝她砸来?
《夺冠》上映后,大家惊讶郎平的女儿已经这么大了。
189的身高,自信的笑容,恍惚间似乎她就是郎平,时光也真的回到了三十多年前。
时间真快。
郎平说,等东京奥运会后,她就要正式退位。
四十多年的运动生涯,她太累了。
她想把余下的生活,留给她姗姗来迟的挚爱、刚刚结婚没有几年的先生,她要去享受本应该属于她的平静生活。
希望这次,没有人再去挽留她。
带着荣誉,带着回忆,带着伤病……
让她悄悄地回归平凡吧。
她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