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少年足球: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
“对照往届省运会和年度比赛,本届省运会足球比赛一大亮点是,部分队组比赛成绩呈现出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的趋势。”9月2日上午,省足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胡斌说出自己对本届省运会足球比赛的最直观的印象。
8月20日,山东省第二十五届运动会足球乙组决赛在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足球训练基地和日照国际足球中心训练基地落下帷幕。最终,青岛、济南、泰安分获男子组冠亚季军,潍坊、淄博、烟台分获女子组前三名。至此,本届省运会足球项目男子、女子全部6个组别的比赛顺利收官。
胡斌对本届省运会足球的比赛情况进行了点评。
他告诉记者,一是赛期最长,比赛场次最多。本届省运会足球比赛时间最长(共45天),参赛人数(符合参赛条件运动员共1741人)和比赛场次最多(共271场)的竞赛项目。
乙组参赛运动员参赛年龄为2008年出生,14岁,属于我省青少年足球中坚力量。在乙组比赛中,运动员体现出一定的体能、技术水平和战术执行能力。也能看出教练员对每场比赛都做出了针对性战术布置,教练员团队配合密切,呈现了多场紧张、精彩,顺畅、有序的比赛,体现了较高的竞技水平,展现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也印证了山东足球多年来厚植基层、狠抓青训的可喜成果。
二是比赛成绩呈现出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的趋势。对照往届省运会和年度比赛,本届省运会足球比赛一大亮点是,部分队组比赛成绩呈现出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的趋势。这其中的主要因素是部分市代表队在队伍规模、质量,教练员团队配置上均有较大提升。另外,新型运动队建队模式在参赛队伍身上都有明显体现,很多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队都采取了与普通学校联合建队、共同培养、优势互补的“体教融合”模式,较好地解决了青少年体育的学训矛盾。从省足球运动管理中心举办的三期“选星计划”集训营来看,能够达到省集训队基本标准的运动员人数和生理生化指标、体能测试成绩等较之往届均有明显提高。
三是安全办赛难度加大,对赛事组织提出了较高要求。受疫情防控等多重因素影响,本届省运会足球比赛的主要特点是赛期持续时间长、赛程安排密度高,加之运动员体能消耗大、夏季气候炎热、沿海地区天气多变等因素交织影响,为安全办赛提出了较高要求。在赛程安排上,我们首选将所有场次均安排在比赛日上午时段进行,既规避了下午高温时段,又为天气多变等不确定因素留足了调整空间。在竞赛规程中,我们在各组别预赛、决赛小组赛、排位赛三个阶段之间均安排了休息日。根据年龄段适当缩短了比赛时间,不进行加时赛直接点球决胜,上下半场均安排了补水环节,增加了换人名额和次数,这些竞赛设计,都是瞄准本次比赛特点做出的针对性安排,极大缓解了办赛突出问题,将安全参赛隐患降到最低,受到了各参赛单位和当地办赛部门的好评。
从各市组队到比赛成绩,我们欣喜地发现,各市对足球项目发展十分重视,主要表现在:
其一,我省青少年足球人口的规模和质量都在稳步提高。经统计,男女甲、乙、丙六个组别,平均参赛单位13家,有10个市六个组别全项目参赛。
其二,专业人才队伍质量也在提高。直接体现在运动队在省运会足球“赛会制”比赛的表现中。复合型教练员团队、科学体能训练、科技助力等先进训练理念在很多市队体现得比较明显。
其三,体教融合、市队县办、市队企办等多重新型建队模式,较好地解决了青少年运动员文化学习和专业训练之间的学训矛盾、市级专业训练单位场地、经费承载能力有限、经费保障压力较大等现实问题。亮点和优势,给我们山东足球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可能。但我们更加清醒地看到,对标振兴足球发展和体育强省建设目标,我省足球青少年训练还存在不少堵点难点和短板弱项。
最突出的问题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规模、质量还需进一步扩大和提高,高水平教练员、体能师、医务人员等复合型团队人才在各市分布很不平衡。
亟待解决的难题是,体育、教育等有关行业的融合还存在堵点难点,需要探索建立更为丰富、有效的政策架构。
最直观的短板是,我省青少年足球赛事不多,竞赛杠杆作用发挥得仍不充分,还不能有效吸引各方资源,形成合力共助足球发展。
体教融合,守正创新是青少年足球发展大势。胡斌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加强与教育等行业部门的交流,充分发挥山东足协作用,在建立更全面的青少年足球竞赛体系和加强专业人才培养这两点上持续用功,力争建立起各部门横向联动、省市县纵向贯通的立体工作架构,为青少年足球发展打造良好环境,为竞技水平提高创造各项有利条件。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于晓波李勇报道)